中国科技产业政策-国家队科技产业的政策

我国科技创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中国科技产业政策-国家队科技产业的政策

我国创新环境存在科技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科技创新主体错位、教育体制和文化传统抑制创新、知识和技术协同创新不够等问题。

我国创新能力较之以往有大幅提高,但总体创新能力不足,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还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这与我国的创新环境不完善有关。

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创新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寻求优化创新环境的对策,不仅对提升创新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新型举国体制+市场竞争”构建我国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一是构建各就其位的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国家队+地方队+企业队”的全链条创新网络。应由国家主导基础研究,建设一批一流的科研院所、大学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大长期持续投入,集中力量在基础应用研究及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各级地方政府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除了要做好金融支持、人才支持等工作外,更要学习先进经验,避免政府不当干预。高科技企业可以学习华为等先进经验,构建“市场+技术创新+富有正向激励的分配”的现代管理制度,激发创新活力。加强风险投资发展,推进成果有效转化。最终,在全国逐步形成对科技发展持续关注的良好局面。

二是弘扬科学精神,打造一流科研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关键是人才。首先,要加大国内人才的培养。我国技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在培养人才上有难度,尤其要注重引进国际人才,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加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意识,着力打造一批一流高校、培育一流人才;

在我国已处于世界领先的技术领域加强传帮带力度,形成试错机制鼓励科研人才创新,在实践中培育本土人才。

其次,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应选对人、选准问题开展研究,并为人才提供持续稳定的环境,使其能够长期潜心研究,避免浮躁。此外,学术研究要做到平等交流,注意解决学术圈固化等问题。

三是创新科研管理制度,释放研发活力。

打破传统僵化的科研管理制度,试行职务发明实行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办法,探索实施科技创新“包干制”改革,改革滞后的科研院所人事、财务制度,科技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落实知识产权保护,释放活力。

推动行政性的放管服变成法治化的放管服,构建支撑放管服的诚信体系,做到“靠谱者”给钱,“不靠谱者”不给钱。应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加强对有权分配科研资源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四是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

以创新质量、产业贡献、社会效益为导向,根据不同学科、研究领域以及创新链不同环节科技人员的岗位特点,分别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技创新分类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制定有利于专注研发、潜心研究的科研人员发展的评价办法,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评价办法。

五是运用产业链思维,加强与发达国家科技生态体系的“咬合”。

全球产业链正在深度调整,必将形成新的融合,由此,我国应在产业链变化的基础上,加强构建跨境创新网络,尤其是通过加大国际一流创新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使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生态体系加强“咬合”,实现成功构建我国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美好愿景。

人才四大面向是指什么?

人才四大面向是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对能够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要抓紧进;对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要提前部署。

人才四大面向具体细则: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加大自主培养力度,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打造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凝聚智慧力量。

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要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要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整合优化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资源配置,培育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大批卓越工程师队伍。

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建立适应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支保障当下、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医护人才、医疗科技人才和疾病研究人才队伍,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