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改委党组书记-湖南省发改委篮球队

湖南省体育高考网球专项的评分标准

湖南发改委党组书记-湖南省发改委篮球队

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项目修改部分详细说明(点击下载)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项目修改部分说明 一、300分总分值分配方案 100米90分、五米三向80分、辅项40分、专项90分(各项测试时均以100分计算,统分时再按各项分值比重计算总分) 二、800米改为专项,标准不变 三、足球辅项、足球专项运球绕杆射门、篮球辅项、篮球专项往返运球单手低手投篮项目测试方法 每人测试一次,如为0分,可重测试一次,但扣除该项总分的10%,如仍为0分,可再重测一次,但扣除该项总分的20%,最多两次重测机会。 四、足球专项运球绕杆射门、篮球专项、篮球辅项往返运球投篮项目评分标准降低0.3秒 五、排球辅项测试 1.对墙上直径0.70米的圆圈内,先传一个球,后垫一个球,连续交替进行,其中垫球、传球各20个,总数为40个。要求将球传、垫到圆圈内,方可得分,未传、垫球入圆圈内每次扣1分。 2.测试过程中,如出现连续两次传球或垫球且传、垫到圆圈内,第二次扣0.5分。如连续三次(含三次)以上传球或垫球,不论球传、垫到圆圈内或圈外,第三次(含第三次)以上,每次扣1分。 3.每人测试一次。传、垫球15次内,如自己失误中断测试,可重新开始测试,但扣除该项总分的10%。如再同样失误仍可重测一次,但扣除该项总分的20%,最多两次重测机会,成绩以最后一次为准。

中国竞技体育现役以及历史上可以称之伟大的人有谁?

如果说伟大是一种让人感动的精神特质,我还挺想说个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伟大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湖南怀化市鹤城区最北部的凉亭坳乡和篮球网站虎扑上,所有主角都是普通人。

故事主角是一名体育老师,叫张琼琼(虎扑id:大山教练),他06年考上了吉首大学就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北京、湖南等地从事了一些篮球训练相关工作。直到2013年,通过参加湖南省特岗老师考试,张琼琼被分配进入了凉亭坳学校,成为一名专职体育老师。

凉亭坳学校,按照知乎的标准肯定是连合格学校都算不上的烂学校,就我看到的报道来说,这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农村小学。学生少不说,7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建校以来学校里的学生没有一个后来考上过大学的。而学校的条件更是差,这是这所学校历史上第一次有专职体育老师,学校根本没有合格操场、只有两个黄土篮球场,连篮球都不够。

在这样的学校里,一个教篮球的体育老师,又能干什么?换成我的话,大概连让孩子开开心心上完体育课都做不到。

然而张琼琼想做点不一样的事出来,他想组一个篮球队出来,甚至还想打出点成绩。可是这话连校长都不信:市里小学都没几个有篮球队的,咱们这破学校组队这不是要出洋相?

最终,在他软磨硬泡之下,校长终于在让他保证不要有人受伤之后,同意让他组队了。

为什么是女篮?他在虎扑里给出的解释是,原本打算当然是组一个男队,但是后来发现乡下男生对篮球没兴趣,又没有女生能吃苦。究其原因,发现是乡下重男轻女思想太严重,男生往往都是爷爷奶奶的宝贝,根本不舍得让男孩吃苦。

可是组一个女篮其实更难,在选人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在最合适组队的5年级里,总共只有11个女生。而他就只能在11个女生里,挑出8个小姑娘来组成第一只篮球队。这些姑娘清一色都是留守儿童,爹妈不在身边。不过也是这样的出身,让这几个姑娘都特别能吃苦。

没有队服、篮球、运动鞋,他自己先买了一部分。而不理解的还包括孩子家长,因为他们根本不觉得这事对于孩子能有任何帮助,面对不能理解的孩子家长,张琼琼只能更加努力的训练以希冀能够出来成绩。然而没有用。队里还是有个队员,连小学都没有念完(刚满11岁)就去广东饭店里打工了。而老师则选择了自己补贴这些孩子家庭来换取让孩子训练,不过幸好他选择了把这些故事写在虎扑上。最终他的故事感动了不少JRS(虎扑网友之间的称呼),也让球队得到了全国篮球爱好者的帮助,有鼓励,也有资助,最终还是靠着捐助凑够了基本的装备,足以维持正常的训练。

而张琼琼也开始在虎扑上一直跟大家介绍女篮的训练过程,同时一直都在跟全国篮球爱好者请教、学习,制定更专业、科学的训练计划训练小姑娘们。在堪称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训练,一周练4天,早上课前一小时,下午课后一个半小时,寒暑假同样也在坚持训练。

这样的训练坚持了将近一年,能吃苦的女队员+教练的专业指导+全国热心网友的帮助,有效么?

当几个小学女生在学校内部打败了由女教职工组成的成年女篮之后,张琼琼知道了,这样的训练,有效。

不久之后,凉亭坳小学女篮队第一次站在区女子篮球赛的赛场上的时候,之前的苦练真的发挥了恐怖的效果。首战直接以悬殊的76-0屠杀了对面的小学女队。后续,在多方的「嘱咐」下,教练不得不要求孩子放水(包括有领导直接要求不要过于打压对方城市小学孩子的自信心,尽可能不要防守等等)。但是依然是以一系列悬殊的比分赢下了其他所有对手,对手得分最高的一次,也只有11分,最后轻松拿下区冠军。

然而这个奇迹仅仅是个开始,不久之后,凉亭坳女篮一路势如破竹,再度斩获拿下市冠军,队员们也在区运动会各种田径项目上表现出惊人的能力。最后作为湖南小学代表,打进了全国大赛:2015年7月,第27届CPBA全国(U13)苗苗杯小篮球赛在武汉举行,全国11个省份共46支球队参赛。这一次,孩子们最终获得女子组总成绩全国第8的好成绩。

一群刚摸到篮球不到一年、农村留守女童组成的篮球队,拿下了全国第八。这种故事比灌篮高手还要不可思议。

这奇迹已经远远超出了许多长期关注这支球队的网友们的期待,如果不是教练每场比赛都会在虎扑发帖、还有qq群,会有热心志愿者观赛在qq群里直播,我大概都要怀疑这是不是又一个「清晨的阳光」了。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些成员的努力训练也换来了回报,这届篮球队里的核心球员张丽君,以篮球特长生的身份拿到了雅礼中学(不用介绍它有多牛逼吧)的录取通知书。而其他球员里,两名拿到了长沙地质中学的通知书,其余队员,也都拿到了怀化市重点的录取通知书。

孩子都还小,我也不敢妄言这些孩子就因为篮球改变了命运。不过学校的命运,至少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在凉亭坳小学女篮奇迹以后:

凉亭坳学校被湖南省篮球协会授牌“湖南省篮球后备人才基地”,奖励两万元资金,篮球一百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农村学校现在因篮球声明鹊起。现在的学校因篮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投资三百万元的教师公租房已建好,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也已建成,投资80万元的校舍维修工程马上就要开工,风雨篮球场已经开始招标,校园环境越来越优美。最重的是篮球运动、篮球文化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甚至直接让当地其他小学生女生转学来争取进入篮球队,而这所农村小学的故事,也打动了阿迪达斯,它跟凉亭坳小学女子篮球队签约,赞助了大量篮球装备。

现在我也不知道,属于她们的奇迹能走到什么时候,但至少已经有了个近乎梦幻般的开场。

求篮球协会的年度总结一篇

2007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关怀下,在州体育局、省篮球协会的正确领导及悉心指导下,在广大会员(俱乐部)的积极参与及湘西州移动公司等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湘西自治州篮球协会以“推广普及全州篮球运动”为已任,广泛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篮球赛事。通过全体协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全州的篮球运动进一步普及,会员(俱乐部)及球迷队伍不断扩大,为构建和谐湘西、推动全州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州民身体素质、宣传神秘湘西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精心筹划,办好国际大赛

为宣传神秘湘西,带动湘西旅游的发展,2007年我协会举办了三场国际比赛。

2007年4月,经中国篮协批准,省篮协主办,湘西篮协承办的国际比赛(辽宁盼盼队和俄罗斯莫斯科俱乐部)分别在我州的花垣县、龙山县成功举办。跟踪报道的媒体有《三湘都市报》及湘西的新闻媒体,另外中央五套、湖南经视等媒体参与了报道。在龙山赛区,湖北省的来凤、宣恩、鹤峰、黔江等球迷都前来观看,把三千人的体育馆都挤满了。赛后双方的队员都激动的说“没想到在县里边打比赛竟然有这么多的球迷前来观看,感谢湘西篮协为我们搭建了走进神秘湘西的桥梁,下次有机会我们一定再来”。一句发自球员内心深处的表白足以表明湘西不仅是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还是一个球市十分火爆的地方。

为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号召,深入开展“我为州庆添光彩,我为湘西增魅力”活动,在湘西自治州州庆来临之际,我协会再次把俄罗斯、立陶宛国家青年队邀请来,于2007年8月15日晚,在吉首大学体育馆,为球迷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国际青年对抗赛。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有州委常委徐克勤、副州长李求、州委常委梁秋松及向兴仁、刘路平、张官仁等州、市领导,并和两国的队员合影留念。此次比赛的观众除湘西本土球迷外,还有来自张家界、常德、怀化、贵州省铜仁地区等,近5000人的观众队伍把把吉首大学体育馆填得满满的。比赛结束以后,副州长李求特地接见并表扬了州篮球协会秘书长王世清同志:“感谢篮协让我们湘西人民在家门口看到了高水平的国际比赛,比赛非常精彩,以后要多组织这样的比赛,我们将全力支持”。本次随队的立陶宛国家青年队有两名曾效力于NBA夏洛特黄蜂队的球员,而俄罗斯也有两名美国黑人球员。

二、办夏令营,培育未来之星

2007年7月,随着2007年“未来之星”暑期篮球夏令营在州体育中心篮球馆开营,协会青少年部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篮球夏令营。在协会领导和教练员的辛勤努力下,夏令营办得一届比一届好,学员进步一届比一届大,学员人数一届比一届多,在湘西州篮球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很多家长、学生都慕名而来,有的学员连续参加了三届。2007年,共开了2期培训班,每期3个班,共培训学员150余人。夏令营不仅教学员们如何打篮球,还教体育保健、运动损伤救护等常识,迎得了学员及广大家长的好评。

三、强强联手,打造品牌赛事

2007年10月15日,为更好地推动“杯”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在湖南赛区的开展,在“杯”主办单位中国篮协及省篮球协会的委托下,作为元帅的故乡的州篮球协会,第二次主动承担起该次比赛的组织及运作,并将协会的强势品牌赛事“湘西俱乐部秋季联赛”融入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届比赛历时42天,共16个男、女俱乐部参加比赛,湘西自治州所有篮球高手都汇集在“杯”中,有的俱乐部还邀请了省外的CUBA球员参加,经过98场的激烈争夺,最终由红色战车俱乐部(武警吉首市消防大队)勇夺桂冠。在常规赛结束时,协会邀请贵州铜仁男子队和怀化女子篮球队参加了全明星之夜对抗赛及颁奖活动。

四、多维举措,力促群体活动

除开上述大赛,篮协还积极协助其它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3月吉首市矮寨镇的百狮会;7月吉首市中学生篮球、乒乓球运动会; 8月全州首届农民运动会;9月湖南省电信系统“电信杯”篮球赛; 9月花垣排碧、吉首小溪、德夯赶秋节篮球赛(并赞助部分资金以及修建场地);12月全州移动系统职工运动会。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州委、州政府的关心,离不开州体育局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湘西州移动公司的支持。2008年是奥运年,我们将总结经验,顺势而上,抓住奥运会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让篮球运动在我州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构建和谐湘西描绘更好的前景和未来。

在此,对一直给予我们关心和支持的各级领导、各届同仁、各位会员(俱乐部)及广大篮球爱好者、球迷表示衷心的感谢!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篮球协会

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慈利县第二中学的成就

1、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多次获国家、省、市奖励。《拯救大麻鹣—爱鸟系列活动》荣获国家级优秀活动主题创意奖、湖南省优秀活动一等奖。《江垭库区蕨类植物资源调查之一》荣获湖南省优秀项目一等奖。曾湘祥、刘舜撰写的科普小论文《大麻鹣》在中小学生物教学参考上公开发表。

2、2001年,4名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1名获省二等奖,2名获省三等奖,1名获市一等奖,是张家界市唯一获得省级奖励的学校。学校社团活动也十分活跃,“?江文学社”定期出版专刊,在各级各类征文活动中多次获国家、省级大奖。此外,还成立了篮球队、管乐队、民乐队、舞蹈队、绘画书法小组、摄影小组等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其竞赛成绩也稳居省、市、县同类学校前列。

3、学校领导班子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和示范作用,在争创湖南省重点中学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4、2000~2003年,教师撰写的100余篇论文获省、市大奖,其中公开发表20篇,获国家级奖4篇;《开发“隐性课程”,营造最佳育人氛围》的课题荣获湖南省教改教研成果叁等奖;《农村中学“革命传统教育”研究》和《高一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研究》两项课题被列为省、市“十.五”规划课题。教师自身探索推广的四步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结构教学法等,也各具特色。

5、在全体教工努力下,学校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考升学率保持在90%以上,先后有8名学生在国考中分获张家界市理科状元,且有成批学生进入北大、复旦、南开、上海交大、哈尔滨工大等全国重点院校学习。

6、1997年,学校被市授予“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同年12月7日,作为全省600多所农村普通中学的唯一代表出席了省教育工作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加强内部管理,办好农村普高》的典型发言;

7、1998年,成功举办了张家界市“校园文化建设,文明礼仪教育”现场会,并被市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8、1999年被省评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9、2000年被省评为“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10、2002年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省绿色学校、县先进党支部等。

11、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学校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农村高中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湖南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湖南省绿色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12、德育首位进一步强化。各项德育活动有序开展,有声有色,全校形成了领导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良好氛围。2009年学校被授予“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称号;学校团委被授予“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13、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质量稳居市、县前列:2009年在生源质量仅9人上县一中分数线的情况下艰苦努力,全校580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15人,二本以上上线110人,总升学率96.6%;2010年再创辉煌:636人参考,一本上线40人,二本以上232人,总升学率达99.37%,连续两年居全县第一。 参加全省学业水平考试,2009年整体合格率为93.68%、2010年为99.07%,均为张家界市第一名,连续两年获省教育厅通报表彰并奖励。 2011年,全校726人参加高考,达重点分数线60人,达本二以上批分数线327人,达本三以上分数线的604人,升学率达100%,居全县第一;高二学业水平考试九大科目综合合格率达98.6%,位列全市前列。2013年高考再创辉煌:全校736人参考,重点上线101人,二本以上365人,三本以上613人。

14、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得到了县委四大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9年6月慈利县人民政府正式向湖南省教育厅递交了慈利二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报告。如今,学校正按照省级示范高中评估标准,围绕新课程这个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慈利二中全体师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力争于2011年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成功!

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抗美援朝期间,学校组织师生通过演出、游行、编印小报等多种形式宣传保家卫国,节衣缩食,捐献钱粮物品,支援抗美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师生们还积极报名参军,一名教师光荣加入志愿军队伍。

1950年寒假、1951年暑假,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前往晏家湾参加土改运动,大家结合农村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土改宣传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得到政府的表扬和群众的拥护。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五十年代期间,学校教职员工分期分批参加了思想改造学习和“肃反”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各类大型集会纷纷在此举行,我校一时成为全市文教战线的中心。 1954年,学校落实全国中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用总路线精神教育和鼓舞师生,1955年,为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学校配合形势,组织师生调查了解农业合作化的有关情况,运用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和肃反斗争中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提高阶级斗争觉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随着国家一·五,二·五计划的实施,株洲建市的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学校组织师生下厂矿进社区,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开展了征文比赛,强化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1957年的,1958年的,学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偏差,特别是斗争扩大化,我校有四名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全部平反,恢复工作。 1960年,我校被正式定名为“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后,开始了高中招生,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至1966年8月,张恒祥和史善泽分别担任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领导师生对教育大革命进行总结,开展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具体调整恢复。

1961年1月,按照指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我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生产劳动、文体活动等重新作了安排,强调以教学工作为主,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要求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关心、爱护学生;要求学生树立学习光荣、劳动光荣的意识,要尊重教师;注重“劳逸结合”;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倾听教师意见,有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调整阶段,学校压缩了办班规模,疏散了部分教职工到位于郊区的“一中农场”和校办工厂生产劳动。

1963年3月,颁布了《中学教育五十条》,我校按照条例要求,对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生产劳动、体育卫生和生活管理,以及教师、行政、党的工作和其他组织工作作出了相应调整,1964年,根据“七·三”指示和教育部《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学课程的通知》,我校通过课程精简,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此同时,学校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师生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先后有多人被树为“学雷锋”标兵,在学毛著的活动中,领导带头,活学活用的经验得到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1965年,学校开展了“四清”运动,像一样,也出现了扩大化等一些过火行为,造成了对部分教师的不当伤害,后陆续得到纠正。

从五十年代末到1966年,我校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经受了历次政治运动的洗礼,学校多次被树为株洲市教育系统红旗单位,初高中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66年,在校生人数近1200人,其中初中毕业生211人,高中毕业生154人,高考连续几年位居全市第一,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 1966年5月,中央发布《五·一六通知》,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史无前例的“”也迅速在我校铺开,在“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风潮中,时任我校党支部书记的谢征镇无法主持工作,学校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段子谱、龚文蔚同志先后担任革委会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期间,我校部分干部、教师被扣上“”、“牛鬼蛇神”等莫须有的罪名,挨斗挨打,校园内,各种“揭发”、“批判”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主张安定的人被攻击成“保皇派”。“造反派”四处串连,与所谓“保守派”形成尖锐对立,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为了结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我校于1968年8月进驻了“工宣队”、“军宣队”,学校有两年多没有正式上文化课,1968年底至1969年初,对66届、67届、68届高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四个面向”的统一分配,绝大部分学生到农村,当了“知识青年”或“回乡知青”,部分教师也下放到浏阳等地,劳动改造,直到一年后才陆续返校工作。1970年,响应复课闹革命的号召,我校在白关残梅村开办了一个占地60多亩的学农基地,建有三栋校舍,能容纳两个班的师生居住、劳动和学习,先后有多批师生被派驻,直到1978年终止,同时还在校内开办了校办工厂,一个铜头车间,一个印间,作为学生学工的基地,八十年代后,校办工厂演变为“株洲装潢印刷厂”,2001年,工厂破产关闭。在此期间,我校的学制也曾有变动,1970-1978年实行了九年一贯制(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1978年改为十年制(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1985年才又全面恢复12年制(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期间,我校的课程设置也被精简,主要开设了思想教育课、语文、数学、工、农业基本知识、革命文艺、军体、外语、劳动等课程,另外,按照“开门办学”的要求,我校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办了一些适应当时形势的专业班。

“”十年,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领导干部和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政治运动中,学校丧失了一段十分宝贵的发展机遇期,留下了停滞不前的历史缺陷,甚至直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还余烈未消,一定程度上构成对学校发展的制约。至1976年“”结束,学校有教学班33个,在校学生近1700人。 2000年8月,罗立林同志调入我校任校长,凌庆升同志专任书记至2002年7月。这年,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重新评估认证一批省重点中学。我校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校决心迎难而上,举全校之力争办省重点,提出“以申重促管理,以申重促改革,以申重促发展”总揽全局,夯实基础,扎实苦干,用一流的工作态度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学校狠抓了制度建设和常规管理,通过职代会形成了数十个规范化的校内文件,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举办了株洲市新世纪美术教师画展、第36届校运会、12届艺术节以及第二届科技节,组建了校园“蓓蕾电视台”,全面开通校园局域网,初中学生刘嬉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魏振华获三等奖,彭杰、方跃武获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学会红旗分会、市劳技教育先进单位,工会、老年、计生工作均被评为市级先进。学校科教楼竣工并投入使用,2001年,学校继续咬定创办省重点目标不放松,除加强软件建设外,硬件设施跃上了新台阶,综合楼竣工落成,塑胶运动场、风雨跑道、艺术楼改造,相继开工或建成,校园环境整治一新,学校绿化、亮化、美化进入新高潮,“青青画院”中心成立挂牌,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功组建,承办了株洲市学代会和市教育科研现场会、劳技教育现场会等,学校的快速发展引起《湖南日报》、《株洲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强烈关注,纷纷予以报道,这年高考,我校学子谭胜芳同学以653分的优异成绩夺取湖南省文科类、外语类状元,进入北京大学深造,美术生易雄伟进入清华大学就读。2002年高考一次性本科上线率已高达40.8%,学校节目“腾飞”获市中学生文艺调演一等奖,初中男子篮球队获市“三好杯”冠军,龙佳、任野、张润驰等同学代表学校参加第六届“奥迪杯”全国青少年四驱车比赛,获得团体第一名和四个优胜奖,一大批教师在全国、全省和全市的各类教学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2002年,学校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8月,杨振跃同志调任我校党总支书记至2004年6月止,这年,我校作为重点参观校,接待了来自全国各省市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第五届学术研讨会暨“九五”结题和“十五”开题会议的200多位代表并作了典型发言,承办了市教育工会组织的局直单位女职工“我爱我家”演讲比赛,心理健康教育率先起步,被评为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通过了省心理专家开题论证并作为“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教工男女篮球队均获得“园丁杯”赛每二名,校园“中华十圣”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外购土地近20亩,学生公寓大楼开工,2003年,一中历史最辉煌的一年,努力终有回报,这年6月1日,经市教育局批准,原市一中与原七中合并为新一中,组建一中教育集团,7月5日,召开新一中成立大会,罗立林任校长,杨振跃任总支书记,8月5日,湖南省教育厅正式下文,批准我校为省重点中学,9月9日,学校正式举行了挂牌仪式,省市多家媒体予以了报道,12月20日,召开了第八届三次教工代表大会,这是成功申办省重点中学后新一中首次召开的职代会,会上提出“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短期内把我校建设成为全省示范性重点中学,这年,我校共有9位教师成功通过市级学科带头人评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在我校挂牌;省教育厅在我校举办“基础教育以校为本”现场会;省教科院在我校举办“湖南省首届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比赛”,我校教师获一等奖;10月我校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先进学校,《城区中学德育现进信息化趋势的行动对策研究》、《株洲市一中上网守则》分获成果一、二等奖;11月,我校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第四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奖”;11月10日,学校召开了近5000名师生参加的第三十九届田径运动会。连续几年,高考、会考一年一个新台阶。

2004年6月2日,由张要武同志接任我校党总支书记兼代理校长,8月,苏志宏任校长,张要武专任书记,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的稳定、发展和改革中,经过深入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迅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在短时间内扭转了因班子更迭造成的困难局面,学校确定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7月2日召开了第八届四次教代会,通过了新的聘任制方案,着力营造“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浓烈氛围,比团结、比奉献、比实干,工作顺利走入正轨,数十名本部初中教师分流到分部上班,由于思想工作到位,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初、高新的招生工作也平稳进行,9月,省教育厅发文,我校更名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株洲市第一中学”,与此同时,由我校与民营资本合办的民办中学——博文中学,通过新旧两任班子的接力交棒,终于获得批准筹办,这样,我校作为城区屈指可数的教育集团,其一校两制三址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为我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这年,我校工会工作、后勤工作、综治工作均被评为先进单位;学校成为2003年度株洲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实现了办学史上新的跨越。

而今,学校领导班子正团结带领近五千名师生员工,豪情满怀,信心十足,向着更高的办学目标迈进,奋斗无止境,事业无穷期,株洲市一中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跻身三湘名校的行列,在基础教育这块沃土中,谱写更加壮丽的华章!

著名体育运动员的故事

1.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

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邓亚萍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她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邓亚萍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她来说好像都很费事。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2.郭晶晶的励志故事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

17年前的她只有6岁,还在幼儿园。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

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就向她展开。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

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失误终落第五。

之后她从板台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晶往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

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

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的霸业。2001年世锦赛、2002年世界杯、2003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

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

3.林丹的励志故事

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成女孩子来打扮。那时候的林丹胖乎乎的,头发留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买的红色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

当时,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妈妈给他买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可是,这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动手指头。

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只练了一个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球,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赛。

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电子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上跑着玩。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儿练球了。有一次,林丹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

看见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觉。那一年,林丹5岁。很快,林丹就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更多时候是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戏。

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

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

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啥,林丹自己就开始掉眼泪了。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出,当时班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列前茅。

1992年,9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建省体校,来到了距上杭县600公里远的福州。在省体校的第一个学期,林丹是伴着泪水度过的。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进的省体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习惯宿舍的生活。自从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妈妈走后,他就开始哭,几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场。

甚至有时在训练的时候,练着练着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来了,教练一看,就先让他站在一边,哭完了再练。训练完了,回到宿舍,他独自一人常常发呆,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哭起来。后来,林丹开始给家里写信,一天一封,主题基本都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来看我吧。

直到今天,林丹妈妈还保留着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缓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绪。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点好吃的,给妈妈打个电话,周日再回到体校。刚到省体校的时候,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林丹根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换。

床铺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别说换洗床单枕套了,整个人都邋邋遢遢的。到体校的第一个星期,因为总是一个人发呆想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来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洗澡。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从家里再回到体校的时候,林丹想家的情绪才缓解了一些。

在挺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林丹不服输、自尊心强的特点便显现出来。很快,他学会了换衣服、洗床单,独立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训练中更是特别要强。林丹妈妈说,有一次,林丹发烧打点滴,但他却不愿耽误训练,没有向教练请假,从医院回来便继续投入训练了。

4.孙杨的励志故事

孙杨,邦德教育杰出学员,邦德教育公益形象大使,2012伦敦奥运双冠王。父亲孙全洪用两个词描述了儿子孙杨:聪明、懂事。在父亲眼里,儿子孙杨一直都比较聪明,在决定体育专业之前,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

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杨给人的印象是哭了好几次,孙全洪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绍兴全国游泳冠军赛,当时他觉得练得不错,能和张琳拼拼了,但是没想到张琳发挥得太好,他和张琳差距拉得很大,他挂着银牌哭得一塌糊涂。

另一次是去年的亚运会,400米他是奔着朴泰桓去的,但是没想到差了一点点,后来1500米夺冠他喜极而泣。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哭可能是他的一种情感上的宣泄,这点我能理解。”

2006年开始,孙杨的成绩突飞猛进,得到了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和训练的机会,杨明也陪同前去,但不住在同一家宾馆,不能一起坐车来回,母子俩各自到达训练场馆,杨明坐在一边看他训练,晚上再通个电话。

回忆起那段日子,杨明泣不成声。今年3月他手受伤了,伤口进水肿得厉害,痛得抬不起来,他还坚持一天游2万米。我怕他练下去手会废掉,叫他偷懒。他特别生气,发短信说,你是我妈妈,居然不理解我,还叫我偷懒,我偷懒能有今天的成绩吗?亏你还是大学体育老师!”

“他现在游泳越来越会用脑筋,会分析自己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从澳大利亚回来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为人处事越来越自信,像个男子汉了。”

杨明还透露了孙杨的一个秘密。“他在家里总和我说,妈妈,你看我现在的成绩,奥运会前三名也不是没可能吧?其实我知道,他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中国男子游泳第一个奥运冠军。”

伦敦时间7月27日晚上,孙杨对杨明说:“妈妈,你明天一定要早点进比赛场馆,我越早看到你越好。”于是第二天7时15分,杨明就到了伦敦水上运动中心门口,“人家还没开门,8点才能进去。别的孩子可能父母在场会紧张,孙杨从小训练就要我看着,他才踏实。”

伦敦时间8月1日,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孙杨是最后一棒,全国观众都看到了他从接棒时的第五名追赶到终点的第三名、脱力倒在泳池边的一幕。当晚,孙杨在微博上安慰大家,“请大家放心”。

如今回家了,孙杨才吐真言:“妈妈,个人项目还好,集体项目的时候,我的腿真的在抖。因为我是在池边等着,而且我们又一直落后,我好想快点跳下去。但是一入水就好了,不紧张了。”

在伦敦奥运会上一战成名后,网友给孙杨取了个外号“孙萌萌”。“萌”来自日本漫画用语,意为可爱。“他是挺可爱的,又细心又阳光。”朱颖记得,孙杨小时候会“观察这个教练爱喝什么饮料,那个教练爱喝什么茶,然后从家里带给大家喝”。

5.刘璇的励志故事

与很多从小就显露出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不同,体操冠军刘璇是一个大器晚成者。小时候,她并不是教练眼中最优秀的学生,但却有一股同龄孩子所没有的韧劲儿,从5岁开始练体操,一直到21岁,经过漫长的16年时间,终于拿到三枚奥运会奖牌,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人。

1979年3月12日,刘璇出生在湖南长沙。小时候,刘璇是一名乖巧的女孩子。她的身体素质不太好,为了让她长得更健康,爸爸妈妈就送她去少年宫健美班学习。那一年,刘璇刚好5岁。

由于个子最矮,来到健美班后,刘璇排在队伍的最后,跟着**姐们学动作。她学得非常用心,每一个动作都认真地去做。教练看了非常高兴,心想:“这个小刘璇,练得太好了!”此后,教练开始对刘璇进行特别训练。

上小学时,刘璇的功课特别好,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每天,在学校做完功课后,刘璇还要坚持去少年宫健美班训练。8岁那年,刘璇被选进湖南省体育局,参加训练。她练得非常刻苦,甚至手上被磨出了血泡。

可是,她一点儿也不怕苦,等血泡好一些,继续再练,这样,手上就慢慢长出了茧子。由于在练习高低杠时,还需要握杠,每当手上的茧变厚时,刘璇都不得不让爸爸将它用刀片削平。练习的时间越久,需要的刀片就越多。爸爸知道刘璇的手一定非常疼。可是,刘璇却忍着疼,什么也不说。

一次,爸爸又去商店买刀片。售货员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他见刘璇的爸爸买那么多双面刀片,就不解地问:“叔叔,现在没人用这样的刀片刮胡子了,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刘璇的爸爸说:“我不用,是给我女儿用的!”售货员又问:“用来削铅笔?这也不安全呀!”

“不是用来削铅笔,是削我女儿手掌上的茧!她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听到这里,售货员感动了,他说:“叔叔,这些刀片算我送您女儿的,她那么小,就要受那么多苦,我也该献出一点爱心!”

有一次,奶奶拉着刘璇的手,心疼地冲刘璇的爸爸妈妈嚷:“你们干什么让孩子受这种罪?让她别练了!”

其实,爸爸妈妈也心疼刘璇呀。妈妈小时候练过体操,知道要想练好体操,就得吃多苦。可是,如果女儿将来不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需要那么刻苦地训练吗?

于是,爸爸跑去问教练:“刘璇在体操队的成绩属于优秀、中上、中等还是偏下呢?如果她能练好,就让她练;如果不行,我就让她回去念书,不然,就两边都耽误了!”教练如实地告诉爸爸,目前刘璇的成绩只是属于中等或者中上的水平,还看不出以后能不能出成绩。

爸爸考虑再三,还是同意刘璇练下去,他想女儿只要有一点儿希望就不该轻易放弃。刘璇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13岁时,刘璇被选入国家集训队。经过更严格的训练,刘璇的成绩已经很突出了。可是,在准备参加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比赛时。

训练中的一次意外使刘璇膝盖的内侧韧带撕裂,虽然以后能够长好,可比赛的时间就要到了!刘璇急得都快哭了,她多么珍惜这次机会啊!为了让训练成绩更好,刘璇咬牙坚持练习,却不幸把韧带练断,没有机会参加亚运会了!

接到父母的电话,刘璇首先提的不是韧带断了有多疼,而是说:“我从亚运会名单上刷下来了,我很伤心!”听到女儿在哭,父母非常心痛,马上赶到北京探望,请医生为刘璇治疗。爸爸早就因为刘璇练体操而学过一段时间的按摩。

于是,爸爸天天为刘璇按摩,与医生的治疗相配合;同时,刘璇按照教练的指导,经常做恢复运动。很快,刘璇的伤好了。刘璇笑了,因为她可以参加亚运会了。那一次,她与队友合作,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还获得了个人高低杠的第2名。

扩展资料: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郭晶晶,1981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保定,前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奥运会冠军。1988年,郭晶晶在河北保定开始了跳水训练,1993年,郭晶晶入选国家跳水队。

林丹,汉族,1983年10月14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

孙杨,1991年12月1日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国家游泳队队长,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保持者,男子400米自由泳奥运会纪录保持者。

刘璇,1980年8月12日生于湖南沙市,中国体操运动员、演员。1992年,刘璇参加全国体操锦标赛,获得高低杠冠军。

参考资料:

邓亚萍-百度百科刘璇-百度百科孙杨-百度百科林丹-百度百科郭晶晶-百度百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